不良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要求的产品。
不良品的分类:
不良品按其不合格的程度可分为:返修品、回用品、次品和废品等。
(1)返修品:指产品或零件不符合产品图纸和工艺规程的技术要求,但通过修理,有可能达到合格要求的不合格品。
(2)回用品:指产品或零件不合格,但其缺陷的项目和超差数值对产品的性能、寿命、安全性、可靠性、互换性及用户的正常使用均无明显影响,可由生产部门或责任单位提出回用申请报告,经有关部门审批同意回用的不合格品。
(3)次品:指产品或零件不合格,但还具有使用价值,经有关部门会签,企业主管批准,可以降等或降价处理的不合格品。
(4)废品:指产品或零件不合格,且不能修复,又不能回用,必须废弃的不合格品。
造成不良品产生的原因很多,难以一一罗列,摘其主要的原因如下:
(1)由于产品开发设计产生的有:
①采用的质量标准不准确或不完善;
②产品设计图样、图纸绘制不规范,不清晰,标码不准确;
③设计图纸、技术文件废弃、更换和修改等管理不善,造成加工过程中误用、乱用。
(2)由于工艺编制和控制产生的有:
①工艺编制、审校不严而发生的选用设备、工、夹、量、刃具不当或工装设计有差错;
②选用的工艺基面不当,造成与设计基面不协调;
③工艺编写不规范,尺寸、公差标注不清晰,如易发生“b”与“6”相混淆差错;
④工艺规程修改不规范,如只改尺寸、公差标准,不改图形。
⑤现场在用的旧工艺已油污、破损、模糊不清,不及时更换,易发生看错。
(3)由于设备和检测器具管理产生的有:
①设备的维修、保养不当,造成设备精度走失;
②设备安装、调试不当或设备的加工能力不足;
③量具、量仪的测量能力不足;
④量具、量仪未按周期检修或维护保养不当,造成测量误差大。
(4)由于材料与配件管理产生的有:
①使用已长期存放变异的原材料或配件;
②材料或配件领发错了;
③使用让步接收的材料或配件;
④代用材料选用不当;
(5)由于生产作业管理产生的有:
①生产管理人员重产量、轻质量,指挥失误;
②操作人员思想和技术素质低或未经培训上岗;
③操作员工缺乏自主管理质量意识。
(6)由于检验员漏检产生的有:
①检验员思想和技术素质低或未经培训上岗;
②检验员粗心大意或质量意识差;
③技术标准、图纸和工艺不完善,含糊不清,使检验员造成误判。
电器类产品故障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:
1、内部线路短路。主要原因是因为内部装配质量不合格,导电材料搭在焊点或元件引脚间造成短路;还有就是电子元件内部因质量或高电压(击穿电压)造成短路。如线路电压突然升高、雷击、静电、灰尘等,这种故障破坏力强,损失大,很可能造成电器报废或火灾等事故。
2、开路。主要原因是工艺质量不好,导致焊点开焊。如焊点虚焊、焊点不饱满、设计问题导致元件应力较大、电阻等元件断裂,故障表现是电器突然失效,或整机无电,此类故障一般不会造成大的损失,修复也相对容易些。
3、元件失效。主要是因为元件质量或设计问题造成的元件功能丧失。故障表现为电器工作不正常或完全无法工作。此类故障较难修复,需对整个电路进行原理分析和测量。
4、工作参数漂移。主要原因是因长期使用元件老化,电路工作参数发生变化,导致电器工作不正常。此类故障一般可以通过调整而解决。
纯手写,绝非粘贴,希望回到满意。
人员、机器、材料、方法、测量、环境。
影响产品质量的六大因素包括人员、机器、材料、方法、测量和环境。控制产品质量也可从控制这六大因素着手。
控制产品质量可以对人员进行培训,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。控制机器设备确保设备能力。确保产品内在性能并加以标识和维护。规定作业程序和方法,保证测量系统和设备的有效性。
发表评论